[重新為自己選擇,為自己的選擇負責] 文/林佳逸
一位許久不見的夥伴,特地南下高雄找我談話。
這是一位求知慾很強的年輕人,叫做小高。
小高是個醫學生,現在就讀一所不錯的大學,成績也並不差,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,總是被親友跟師長,拿來與兄長們做比較。於是在小高的心裡,寫了一個很深的信念,就是「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」、「永遠覺得自己努力不夠」。
所以小高對自己非常的嚴格,生活中充滿了無數的目標,彷彿無法令自己停下來。
最近因為學業過於忙碌以及感情上的狀況,所以感到迷惘、不快樂。
在談話的過程中,小高用了許多背後帶著對自己自我否定或壓力的語言,諸如:「浪費」、「耍廢」、「必須」、「說服」、「修正」、「我還是」、「我不可能」,讓我感受到小高對於自己的過去和現狀,有不少框架。
摘錄談話過程中的一小段。
「佳逸老師,我不能理解為什麼你說活著就是有價值的,我沒辦法這樣看自己」小高疑惑的問我。
「用生命的層次來說,你的存在對於愛你的人,就是重要的。你可以想像,假設一個人的爸媽,因為事故變成植物人躺在床上,比起永遠離開了世界,對於這個人來說,光爸媽還活在世界上這個狀態,能夠看的見、摸的到、能夠和爸媽說話,那就是一種幸福。一個人生命的存有,就是最有意義跟價值的地方。」我回答。
「再者,每個人當下的念頭、話語跟行為的背後,全部都是有價值的。像你今天特地花時間搭火車來找我談話,不就是想要找到答案、即便遇到困難也不放棄、想要照顧自己嗎?」我反問小高。
「可是我沒有辦法。若結果不是好的,就直接肯定自己,這不就太驕傲、自大了嗎?」小高非常疑惑。
我:「小高,所以你比較重視結果是嗎?」
「你比較欣賞一個努力的學生,還是成績好的學生?」我問。
小高:「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…因為至少在我過去的經驗裡面,如果結果不好,我就是不好的。」
我:「因為過去你努力了,但是不被肯定;只有在成績好的時候,會被肯定,是嗎?」
小高:「是。」
我:「因為沒有人肯定你的過程。」
小高:「對。」
我:「這是你要的嗎?」
我:「如果這是你要的,那你一輩子就困在這裏面。因為你不接納,那個努力但卻得不到結果的自己。你唯有看重自己的過程、看重自己本身的價值,而不只是外在的那些結果,你才會真正的自由。」
小高:「我覺得你講對了。」
小高思索了片刻,又說:「我現在還是覺得,沒有達成目標,就是不夠好、就是一定有問題。」
接著,小高就陷入了沉思,整整10幾秒鐘,我就這樣等著他,因為我知道這樣的停頓,正是生命最需要的整理。
小高:「就是我必須要…」
「你沒有必須。」我打斷。
我:「你沒有必須,也沒有應該。」
小高:「喔!對,我突然想到,就是剛才老師有說到,為什麼我連用詞都對自己這麼苛刻。」
我:「你什麼時後要放過自己?你什麼時後要對自己仁慈一點?」
小高彷彿被這句話震住了,時間停在這個時刻。
過了一會兒後我說:「因為你對自己這麼苛刻,所以你才不開心快樂。不用別人來欺負你,你自己都在欺負你自己。」
小高:「老師,可是假設我不欺負自己,我就覺得我自己不會往上(更好)。」
「這是誰教你的?」我問。
「小高,我問你。你這一輩子,有沒有可能哪一天,你會跟自己說,夠了,我不想更好了,停在這裡就好?」
「我想…不會!」小高想了一下回答。
我:「既然不會,那你怎麼要用欺負自己的方式,來讓自己更好呢?你這樣不就不相信自己了嗎?」
每拋出一個問題,我都會等待讓對方思考。
「一個人的生命力,就像是種子一樣,只要埋在土裡,給他陽光、空氣、水,他自己自然而然就會生長了,這就是生命。所以當我們能夠這樣的相信自己,就不會用質疑、督促、壓力的方式,來使自己前進。我們向前走的原因,不應該是來自於匱乏感,而是對生命的追求與喜悅。」我說。
我:「因為過去在大人的身上,沒有獲得這樣的信任,而讓你也相信了,要欺負自己,才能讓自己更好,這樣對小高是好的嗎?你要重新看見,為自己重新做選擇嗎?」
小高:「如果我有選擇權,我要把他丟棄。」
我:「小高,你有選擇權。現在誰能決定你?」
小高:「對,現在我有選擇權了。」
我:「那你選擇什麼?」
「我選擇甚麼…」小高小小聲的問自己。
咖啡廳的背景音樂,在思考的片刻中格外明顯,這是小高逐漸找回自己生命力的過程。
終於,小高回答:「我選擇不要把那種過去家長和老師逼我們進步的方式,一直留在心裡折磨著自己。」
「所以你選擇甚麼?」我問,因為若光只是表述不要什麼,並不能真正明確的讓自己知道,我要的是什麼。
小高:「若真要講的話,我選擇對自己用一個比較寬恕、仁慈的方式」
這次小高更明確的為自己做了新的選擇。
我:「你願意做出這個轉變的原因是什麼?」
小高:「因為我不想讓自己再過的那麼痛苦、那麼累。」
小高這邊又帶出了一個負向的目標,於是我又問:「痛苦跟累,是你要的嗎?」
「不是!」小高說。
「所以你要的是甚麼?」我問。
「更快樂。」小高繼續說道:「因為我覺得那些被壓迫的成長,其實是更內耗,把自己的心情弄得很亂。與其這樣,我還不如選擇,對自己寬鬆一點,然後自己可以更快樂。」
我想這很不容易,一個從小到大,跟著身邊的師長爸媽,一起苛責、用高標準要求自己的小高,能夠在對話中,重新為自己做了一個決定,要對自己寬恕一些,這是生命最難能可貴的地方─為自己選擇、為自己負責。
但在接下來的路上,還有許多的挑戰,因為從小到大的慣性,沒有那麼容易馬上轉變,但是祝福小高能夠在一次又一次,要求自己的過程中,擁有更大的彈性與空間,在這個空間裡,我們將與最美好的自己相遇。